​"十三五"文化产业要成支柱 各地如何立下“军令状”

2017-06-28

 

 

     "十三五"规划纲要提出,到2020年,我国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。从2016年起,各省市就陆续发布本地关于"十三五"时期文化发展规划,根据当地实际,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。今天,陕西盛世唐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就整理了相关内容,看看各地如何规划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发展。 
 

 

“十二五”时期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15年,已有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湖南、浙江、广东六省(市)的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,江苏、福建、四川等省(区市)紧跟其后。

  另有数据显示,2013年,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880.4亿元,占全省GDP的5%;同年,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80亿元,占本省GDP的5.4%。2014年,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,占GDP比重超过5%。这些地区基本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。

26省(区、市)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

 辽宁、吉林、江西、西藏、新疆数据空缺 

 

24个省(区市)发布文化“十三五规划”

  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24个省(区)市发布了26份文化“十三五”规划,其中山西、湖南、云南三省发布了两份。

从发布时间来看:有19份规划发布于2016年,7份发布于2017年。

从发布单位来看:

由省(区、市)政府发布:11份

由省(区、市)文化厅发布:10份

由省(区、市)发改委发布:8份

由省(区、市)宣传部发布:2份

其他单位发布:3份

(部分规划发布单位为多个,编者注。)

各地文化类“十三五”规划发布情况

多省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

据不完全统计,有16个省(区、市)在2020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。

其中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辽宁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江苏等12省(区、市)明确提出,在2020年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。北京甚至提出让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5%左右。内蒙古、广西、重庆、青海四省(区、市)则提出,到2020年,让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%或以上

据发现,还有一些省(区市)虽没有明确提出数据要求,但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。

例如山西提出,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显著增加,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步伐进一步加快”;上海提出,“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”;浙江提出,“文化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明显加大”;湖南提出,“逐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”;海南则表示,“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,成为海南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”;贵州则提出,文化产业力争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。

实现目标怎么做

据不完全统计,各地在规划中对“十三五”时期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计划,内容一般涉及优化产业布局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发展特色文化产业,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实施重大项目建设,建设产业园区(基地),培育包括国有企业、骨干企业、中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,扩大文化消费,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内容。此外,几乎所有已公布全文的规划中,都提及“互联网+”或“文化+”战略。

具体来说:

北京

提出,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,重点建设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,促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,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。此外,北京将建设“高精尖”文化创意产业体系,在激发传统文化产业的活力的基础上,不断壮大优势产业,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、金融的融合,促进“互联网+”、“文化+”的融合发展。为此,北京将从培育和壮大国有骨干文化企业、支持非公有制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、大力促进文化消费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、推进重点项目落实等六方面发力。

天津

提出,整合提升天津文化产业聚集区,形成“一轴、四带、十八区”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。为实现该目标,天津将优化产业结构,全面提升核心层文化产业,大力扶持高知识性、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,加快发展新※文化产业。此外,实施“互联网+”和“文化+”工程,建设文化众创空间。另外,天津还将在通过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,扩大文化消费市场,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等方式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,发展文化金融,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。

河北

提出,推进“新闻出版发行服务”“广播电视电影服务”“文化艺术服务”三大主业振兴崛起,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,推进“工艺美术品生产”“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”“文化用品的生产”“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”等制造类行业提档升级,并尽快补齐“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”“文化信息传输服务”“文化休闲娱乐服务”等新兴产业发展短板。为此,河北将培育壮大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,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,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。此外,深化文化与科技、旅游、工业、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,提高对外开放水平,并搭建资本运作平台。

山西

提出,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,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产业群,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骨干、大中小文化企业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。实施“文化+”产业发展战略,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外,促进文化与科技、体育、工业、建筑、会展、商贸、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。此外,山西还将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,扩大文化贸易,鼓励文化消费,加强文化市场监管,促进文化市场繁荣。

内蒙古

提出,扶持区域和特色文化产业,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,形成若干特色文化产业带,建设一批“一地一品”特色文化产业旗县区,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展会,基本建成特色鲜明、重点突出、布局合理、链条完整、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。具体来说,加快文化产业园区、示范基地建设;推动文化创意与城乡规划、建筑设计、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等产业融合,推动文化与信息产业、科技的融合;推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。此外,进一步促进文化与金融合作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,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建设。

辽宁

提出,重点支持演艺娱乐、动漫游戏、工艺美术、文化会展等主导产业发展,催生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、数字内容、动漫等文化新业态,并培育园区、基地和骨干文化企业。此外,辽宁还将大力推进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,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、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,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文化产业”的发展模式。

上海

提出,正确处理好阵地与市场、导向与效益的关系,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。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,巩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,建设现代文化产业重镇。具体来说,推进影视制作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施“互联网+”、“文化+”行动计划,加快新兴产业融合创新。加快集聚国际高端优质旅游文化产业项目、国家级基地的产业能级和引领作用,推动产业载体建设。此外,丰富文化市场主体,加强文化市场建设的同时,促进大众文化消费,并提高文化开放水平。

江苏

提出,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、加快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基地(园区)建设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、推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、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等方式,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。具体来说,江苏将推进文化与网络、科技、金融深度融合,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、旅游、通信、会展、商贸、教育、培训、休闲等行业融合发展。此外,还要壮大传统文化产业,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。

浙江

提出,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、文化市场新动态,大力实施 “互联网 +”、“文化+”发展战略,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,提升管理服务水平,规范市场经营行为,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,努力创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。值得注意的是,浙江明确提出促进木雕、根雕、石刻、文房、青瓷、宝剑等相关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。

安徽

提出,以“一带两区”总体布局文化产业发展重点,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,同时建设一批新型文化旅游项目,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。推动文化与旅游、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农业等深度融合发展,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。发挥文化产业园区、基地示范带动作用,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。规划还明确了安徽文化产业三项重点工程,即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工程、动漫产业提升工程和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工程。

福建

提出,在推动新闻出版业、广播影视业、工业美术业、动漫游戏业、文化旅游与演艺娱乐业、创意设计与会计业等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基地、园区和特色产业群,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。此外,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、数字内容产业、建筑业、农业、演艺娱乐、出版发行、体育产业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培育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,实施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等。

江西

提出,通过扶持小微文化企业、壮大骨干文化企业、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。加快加快内容产业创新,包括做强新闻出版业、加快广播影视业转型、做大动漫游戏产业、厚植新兴文化业态、改造提升工艺美术业、促进演艺业繁荣、做强文化旅游业。打造文化产业集群,形成文化产业要素集聚、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此外,江西还提出,壮大新兴文化消费,提升开放水平,推进文化金融和公共服务发展等内容。

湖北

提出,坚持以文化系统主要门类产业发展为重点,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,推动游戏游艺等行业转型升级,加快发展动漫、数字文化服务等新业态,鼓励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加大对优势文化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,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。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、“文化+”战略,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,引导文化消费。此外,湖北重视艺术品市场,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设艺术品聚集区和专业市场。

湖南

提出,以落实政策和重大项目、搭建服务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,加强对各个产业的发展指导,不断提升文化创意水平,催生和扶持新型文化业态,推动文化与金融、科技、旅游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,逐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。

广西

提出,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推进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主线,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,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,推动文化企业出精品、出人才、出名企、上台阶、上水平,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、体制增效。

海南

提出,推进文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重大突破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发挥文化体育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,打通助推文体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金融市场化通道。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、管理标准和营商规则,促进文体投资贸易便利化、国际化。促进文化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,发挥文化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外溢效应。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,提高产业竞争力,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着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重点发展影视制作、动漫游戏、旅游演艺和体育产业,孵化和培育发展海洋文化体育产业。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、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文体企业,打造一批文化体育产业品牌。加强文化体育产业园区、基地建设,创建一批高起点、规模化、代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园区和基地。加强文体企业孵化器、公共服务平台、众创空间建设,扶持文化体育产业领域创新创业,支持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小微文体企业发展。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,建立包括产品交易博览会、网上交易平台、门店经营等在内的文化产品流通交易体系。

重庆

提出,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及资源禀赋,优化文化产业布局,引导错位、协调、联动发展。实施”文化+战略“,力推文化+金融、商贸、科技、制造业、旅游、农业等。通过抓大扶小相结合,培育和引进文化市场主体。强化聚集区产业链整合、企业孵化等功能,带动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。活跃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。

四川

提出,优化“一核四区”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,全面推进川西、川中、川南、川东北文化产业发展区建设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,改造提升演艺、娱乐、文化旅游、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,加快发展动漫、游戏、创意设计、数字内容等新型文化业态。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、体育、教育、信息、物流、广告等产业融合。此外,四川提出加快音乐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,努力扩大文化消费。

贵州

提出,依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,围绕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山地文化、阳明文化、“三线”文化的保护和利用,调整产业布局、培育产业重点、优化产业组织、完善产业政策、创新体制机制,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核心,实现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大力发展民族演艺、音乐、工艺、节庆、出版、广播影视、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,壮大提升文化艺术、广播影视、新闻出版、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,培育扶持数字出版印刷、绿色印刷、互联网新媒体、三网融合、文化创意、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。

云南

提出,完善业态分布,重点培育”三区联动“,各州(市)依托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休闲娱乐业、歌舞演艺业、民族民间工艺品业和珠宝与事业等等。在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,繁荣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,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业,发展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,培育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,扶持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的同时,推动文化产业和服务走出去。

甘肃

提出,在做强做大传统文化、加快培育新兴文化产业、大力发展文化融合产业的基础上,健全文化产业体系,推动文化与旅游、科技、体育、农业、中医药养生保健相融合。此外,布局三大文化产业区,打造包括葡萄酒文化产业、养生文化产业在内的14种特色文化产业。甘肃还提出,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,并通过培育骨干企业、健全市场体系、壮大产业人才队伍、打造知名文化品牌、构建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的方式,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。

青海

提出,要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、创新驱动、融合发展的思路,积极挖掘整合特色文化资源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培育新型复合文化业态,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和园区(基地)提升工程,发展和壮大骨干文化企业,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,加快文化产业发展,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。

 
> 上一篇:沣东携手华侨城,共建欢乐谷、镐京、七夕花海等九大文旅项目!
> 下一篇:陕西:以历史文化优势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